2022-07-04 来源:搜狐 分类:其他新闻
信息哲学视野下的姚俊甫中国禅意书法研究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以其独具的魔力,信息所至,不仅为当代禅意书法发展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能量科学革命。信息的普遍性魔力,开辟了人类文化艺术的新文明,开创人类禅意精神艺术新时代。与此同时,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剧烈变革时期,人类也面临着诸多价值观念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对面临的理想和现实中的新旧价值观念进行扬弃与重建。正是在扬弃与重建的过程中,信息体现出对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的巨大价值。姚俊甫禅意书法文字符号信息化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符合信息是物质,也是情绪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情绪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

现代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邬焜教授揭示了一种区别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自在信息的世界,并且精神世界又是信息活动的高级形态。如果以直接存在来指谓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的话,那么就可以相应的以间接存在来指谓信息世界的存在方式。据此可以确立一种新的哲学本体论的存在观:世界是统一于物质基础上的,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世界,与此新的存在领域构成理论相一致,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应当实现相应的转换,不仅要说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而且要说明物质与信息、信息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在相应的存在领域构成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建构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图景,作用着的四个维度的世界构成:物质世界、自在信息世界、自为和再生信息世界以主观精神活动的方式存在、文化信息世界以人类创造的再生信息的可感性外在储存的方式存在。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某事物的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的自我表述和自我显示。以上两个信息定义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定义。一方面,定义明确指出信息是物质的属性和存在方式,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另一方面,定义也指出了信息与物质直接存在相比的独立性—信息标志着间接存在。由于间接存在包括了主观间接存在和客观简介存在,因此信息包含了传统的精神领域主观间接存在,并且同时又包括了独立于主观精神之外的客观信息领域客观存在。

中国当代禅意水墨画家姚俊甫作品
通过对存在领域的重新区分客观的存在于主观的存在、实在的存在与不实在的存在及其可能的组合可以看出,被传统哲学忽视的“客观间接存在”镜像和“主观间接存在”意识共同构成了信息世界。从实在和不实在的相互对应关系来看,间接存在是直接存在的反映,从直接存在的角度来看,间接存在是直接存在自我表述和自我显示。信息哲学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世界图景,为姚俊甫中国禅意书画研究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

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博士姚俊甫书画作品
中国姚俊甫禅意书画作为一种传统视觉艺术形式,具有视觉符号、文化符号、审美符号、哲学符号的特性。虽然要附着于物质,但中国书画从根本上看应定性为客观间接存在。中国禅意书画理念精神及以其为载体的中国禅意书画能够向人们传达时空、形式、语义、审美等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自在信息、自为信息和再生信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中国姚俊甫禅意书画的某些信息会进化,某些信息会退化,客观信息则不会改变。人的信息活动是多层次的,对中国禅意书画所传达的信息的解读也因专业性而具有了层次性。站在信息哲学的立场,中国姚俊甫禅意书画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从学习到创作再到欣赏,这一过程均可在信息哲学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中国哲学的“天道”与姚俊甫禅意书法艺术的巧妙结合,形成了具有民族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即“中国禅意书画”,成就了中国特有的禅意绘画精神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姚俊甫禅意绘画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产物,是一个民族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沉淀与发展中,中国禅意书画在华夏民族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下成为了中国人审美观念中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辩证思维艺术观。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主要以儒、道两家的哲学体系为中流砥柱,兼以南北朝时渐入我国的佛教。他们在各自的发展中又逐渐有机融合,在本质上影响着中国文化,也影响着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观察方式及思维观念。正如潘天寿所言“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学。”画家陈子庄也说:“学画要深究哲学,……不学哲学则不能振拔,将永陷魔窟之中。”
中国姚俊甫禅意书法即禅意水墨画讲究阴阳、黑白、虚实、刚柔、动静等一系列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中国禅意书画也作为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而存在,并承载、传达着形式、意境、语义、思维、审美等各种信息,因此,从信息哲学的角度解读中国禅意书画显得很有意义。

“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中国禅意书画是用特制的毛锥形毛笔绘画书写汉字的艺术。从古到今,中国书画都依附于不同的物质材料而存在,但所依附的物质媒介不能成为其本质属性,也即抛开物质载体而作为形体、形式、语义、审美等自组织系统或符号系统范畴,中国姚俊甫禅意书画的本体并非客观实在,要说中国禅意书画是客观直接存在当然更不可能成立。

中国当代禅意书画研究院院长姚俊甫作品
反过来看,中国书画又不可定性为主观存在或主观不实在,尽管她的表现形式从表达主观思想、客观审美意境的角度能被视作主观不实在的反映,中国书法正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是一种可被视知觉具体感知,却又不由物质粒子构成的,能给人以审美快感的特殊存在,即客观间接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把中国书画定性为信息是无可厚非的,而且从信息论的角度对中国书画进行解读,也是完全说得通的。绘画按表象形式大致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种。按照绘画技巧分为写意画、泼墨画、工笔画、没骨画、白描画等,按照上色方式和颜色不同分为水墨画、青绿画、金碧画、浅绛画等,按照绘画取材内容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按照时代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这一系列的演变无论从绘画意境上还是从艺术的审美意义上,都源于并昭示着社会文化环境信息的变化,当然也显示着中国绘画书法本身以及书画艺术的信息进化与退化。

中国书画是意象艺术,这一系列的表现符号与意象符号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可以把他们分别归为图像信息、声音信息、形式信息、审美信息、语义信息乃至文化信息的载体,被我们的感官所接收。

“信息通过自身运动、发展的历史进程,呈现出了自在、自为、再生的三种基本形态。自在信息是信息还未被主体认识的原始形态,自为信息是自在信息的主体直观把握形态,再生信息是信息主体创造性的形态”。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姚俊甫先生的每一幅禅意书画书作品,在被认识之前,可被断定为自在信息,而在被认识之后,会产生自为信息与再生信息。具体而言,如果把书画视作形体符号,那么,这些禅意书法符号形体和其赖以存附的物质载体形式(如材质、尺寸、颜色等)在未被认识之前属于自在信息,同时,这种自在信息是客观信息。一旦进入解读的范畴,这些表现形体和物质载体形式就会渗透人的禅意思维而成为具有主观性的自为信息,并随之产生禅意再生信息。从禅意书画仅作为形体符号自在信息角度讲,任何时空领域这种自在信息都是客观唯一的,不会更改的,所以说姚俊甫禅意书法水墨在信息哲学领域也极具其现实意义。

(作者:毕易强博士)
关于中国禅意书法家,水墨画家姚俊甫博士:
姚俊甫: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博士,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中国当代禅意书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