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其他新闻 >

奇闻异事秦始皇「秦始皇见我惊为神人」

2023-07-29 来源:搜狐 分类:其他新闻

千古一帝秦始皇从称帝的第一年起,陆续接触到一些奇人异事,更巧遇诸多神人仙道,自此踏上访仙求道之路。都城咸阳也因此「方士雾集,祈祀弥布」,修道的风气盛极一时。

神奇的画师

始皇元年(前221年),远方的骞霄国献上了一个神奇的画师。这个画师的名字叫裔,不仅会画画,还十分擅长雕刻玉石。他在秦始皇面前逐一地表演出神入化的奇技。

只见裔把颜料含在口中,朝地上一喷,地上立即出现各种诡异的鬼怪图像。他还神速地把玉石刻成各式各样的野兽形状,连毛发都刻得栩栩如生。完成之后,他就在玉兽的胸前刻上当天的日期。

然后,他伸出手指,在地上画出一条三百丈(大约54米长)的直线,就跟用直尺画出来的一样笔直。他还在小小的画布上,画出列国的地图,连山川河流都描绘得巨细靡遗。接着他画了龙与凤,展翅欲飞的神态,活灵活现。

表演落幕后,他告诉大家,这些图像、玉雕都不能点上眼睛,如果点了眼睛,一定会飞走!秦始皇听了不由得脱口说:「不过是画出来、雕刻出来的东西,哪会飞走?」于是故意派人用漆在两只玉虎上各点了一只眼睛。初时,并没有什么异状,然而,十天后,两只玉虎都消失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

不久,山野里的百姓报告说:「看到两只独眼的白虎相随而行,两只毛色相似,却跟平常的老虎不太一样。」

隔年,西域献上两只白老虎,都只有一只眼睛。秦始皇命人打开笼子一看,怀疑就是先前失踪的两只玉虎,他命人检查老虎的胸前,果然看见当年所刻下的日期2!

乘着螺形潜艇而来的神人

同年,一艘螺形的船只来到中土。这艘螺形船能够在海底下潜行,完全不会进水,称作「沦波舟」,相当于现代的潜水艇。只见一位身穿皮毛大衣、身高十丈长(大约2米)的巨人,从船中步出。他自称来自宛渠。秦始皇与他相谈甚欢,他跟始皇生动地描绘了开天辟地的情景,就好像他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情景。

这位身形巨大、装束奇特的人告诉秦始皇:「我年轻的时候就能够腾空飞行,一天可以游历万里。等到老的时候,我已经看遍了天地之外的事。我的家乡离日落之处的咸池有九万里,那里的一天是你们这里的一万年。平常云雾缭绕,晴天时,整个天空的云豁然裂开,光亮如同粼光闪闪的长江、汉水水面一般,此时,青黑色的龙凤会翱翔而下,翩翩起舞。夜晚,我们会点燃石头照亮四周。

这种石头来自燃山,这山的土石都会发出澈亮的光芒,一敲就碎成米粒大小,只要一粒就可以照亮一间房。从前炎帝教导人们熟食,就是用这种火。我给贵国带来了这种石头,有人把它投入溪涧中,水流瞬时沸腾,涌起的泡沫绵延长达数十里,被称作‘焦渊’。我的居所离黄帝的国土轩辕之丘有十万里之远。当初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铸成大鼎时,我很早就注意到当地金火启动,等我飞奔前去查看时,三鼎已经铸成了,黄帝骑着飞龙升天得道了。我又看到冀州有不寻常的云气,应该是有圣人诞生了,果然尧出世了。还曾经看见红色的云彩飞进酆镐城,前去一看,原来是西周开国的祥瑞之兆。 」

宛渠巨人所言,打开了秦始皇的视界,他听完后不由得赞叹:「这位是真正的神人啊!」从此更加笃信仙道神理。

巧遇仙人安期生

始皇三年,秦始皇东行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遇到琅琊阜乡的修道人安期生。安期生不想做官,只是在海边卖药。安期生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大家都叫他「千岁公」。

秦始皇很恭敬地请求与他见面,两人聊了三天三夜,末了,秦始皇送给安期生价值好几千万的金璧。安期生离去时,把这些财物都放置在阜乡城外的凉亭中,并留下一封简短的信以及一双红色的玉鞋,信中写着:「数年之后,就来蓬莱山找我吧!」

蓬莱山在哪儿呢?方士徐福告诉秦始皇:遥远的海上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及瀛洲。岛上住着很多神仙,其中的蓬莱山就是安期生所居之地。于是,秦始皇派遣徐福、卢生等好几百人航行入海,但途中遇到了大风浪,无功而返。秦始皇心中感到很遗憾,遂命人在阜乡海边盖了十余个庙,祭祀安期生。

同时,西域的大宛,也传来仙草可使人死而复生的消息。大宛国有很多横死道路中的人。有些鸟衔来一种草盖在死人的脸上,不久这些人就复活了。官员把这消息报告给秦始皇,始皇就派遣使者拿着这种草去问当时十分有名的鬼谷子。

鬼谷子是苏秦与张仪的老师,修真养性,精通天地之理,变化无穷。鬼谷子告诉来使:大海之中有十个岛,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光生洲、凤麟洲、聚窟洲。这种仙草是长在祖洲的不死草,是从琼玉之田中长出来的,又称为养神芝,长得像瓜苗,可以长到好几尺高。一棵仙草就可以救活一千人。秦始皇拿来试验,果真可以使人立刻还魂4。

时人茅蒙得道升天

秦始皇五年时,学道于华山的咸阳人茅蒙(字初成)修炼有成,骑着赤龙白日飞升上天。现世有人修成神仙,在当时引起很大的震动,城里因此唱起一首童谣:「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天升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赢),帝若学之腊嘉平。」秦始皇听到这首童谣的后两句,意思似乎在指涉自己,深感振奋,于是就按照诗中所述,把十二月(腊月)改称嘉平。

徐福出海求仙

次年,秦始皇派出求仙访道的人马,兵分好几路。他派遣卢生去寻访仙人羡门、高适(一说羡门高),又派韩终、侯公、石生去找不死之药,并且此前派徐福到海上寻找仙山,一去好几年才回来,仍然无所获。

然而,徐福、卢生等都只是修行小道的方士,跟之前秦始皇所遇到的宛渠神人、安期生、茅蒙等真正得道的神仙层次不可同日而语。

徐福跟秦始皇说:「蓬莱仙药一定是可以取得的,只不过屡次受到海上大鲛鱼的阻拦,所以才一直无法登岛取药。臣希望能带一些擅长射箭的人跟我们一起前往,就可以用箭射杀大鲛鱼。」当日,秦始皇梦见和海神战斗,海神看起来跟常人差不多,秦始皇心有疑惑,就先请博士解梦,博士说:「海神是不能被人看见的,您所看到的应是幻化成人形的蛟龙。皇上您十分恭谨的祈祷与祭拜,却梦到这种恶神,应该要除去它,这样一来善神就会来了!」于是秦始皇命令大家带着抓捕大鱼的工具,自己也携带着可以连发的弓箭,打算等大鲛鱼一出现,就射杀它。然而,从琅琊往北,一直不见任何踪影,直到临海的之罘县(现山东烟台),才终于看到一条大鲛,勇迈的秦始皇将其射杀5。

于是始皇决定再次让徐福出海寻仙,这次徐福带着男女各五百人、各式工匠以及谷米种子,浩浩荡荡出行。然而,徐福到达了一处水泽丰美、地势平坦的岛屿,便自行称王,不再回来6。传说此处即是日本,徐福成了日本人的祖先,中土的修道文化因此东传日本。

另一个方士卢生,即是《神仙传》中所提到的卢敖。卢敖在小道中修行,自以为层次很高。一次,他元神离体,神游来到了蒙谷之山,见到了一位远古的神仙若士。若士有深凹的眼睛,高挺的鼻子,两肩宽阔耸起如鸢鸟,脖子十分修长。额头宽广,下巴瘦削。

若士正悠然自乐在风中忽高忽低地起舞,转头看见陌生的卢敖,于是慢慢地放下挥舞中的双臂,忽地遁身于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下。卢敖仰头看他,只见他蜷曲着身体,缩在龟壳内吃蛤蜊。卢敖就跟他说:「我一向喜欢独来独往,已经看尽天地四方之外的景物,行遍四极,只有北方的太阴山还没有见过,今天突然在这里遇到先生,您大概可以跟我做个朋友吧?」

若士露齿一笑:「嘻!你是中土之人,不应该跑到这么远来。这里还看得到太阳与星河,那些说不出地名的地方可是很深远幽奥的。我以前曾经到过南方空旷无极的原野,北方沉默无声之乡,往西穷尽于幽深渺远的房室,东边直通到天地初开之前的混沌状态。往下,看不到地,往上,也没有天,看不到任何物体、听不到任何声音。这些之外,还有四海与天交接之处。宇宙其余的地方,即使我的神通可以一跃千万里之外,都还无法看尽。今天你神游至此,就说自己已经看遍四极,这不是太浅陋了吗?那么,你就待在这儿吧!我跟仙人漫汗约好在九天之外会面,无法久留!」说罢,若士举起手臂、纵身跃入云中。

卢敖只能仰头望着他的背影,直到他消失不见。他既感伤又遗憾,若有所失地说:「跟您比起来,您就像大鹏鸟,我不过是地上的虫蚁啊!我虽然每天都在行游,原来不过在咫尺之间打转,还自以为已经行游无数,实在是太可悲了!」

层次有限的卢敖,终究无法为秦始皇找到正确的修仙之道,于是他跟始皇说:「我们总是找不到仙草、仙人,这是因为受到干扰的缘故。皇上您应当保持低调,隐藏行踪,以避开恶鬼的纠缠,这样得道的真人才会来啊!」秦始皇也照他所说的做了。后来卢生技穷,开始在众人之前诋毁秦始皇,然后逃逸无踪。

徐福与卢生辜负始皇所托,又造谣生事,导致后来秦始皇大举抓捕盲从低灵小道的方士四百多人,其中也牵扯到许多杂学方术的儒生,因此有了历史上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郡县制度和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国政治史上两千余年之专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间亦进行多项大型工程,包括修筑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过重,是秦朝在他死后3年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过去“皇”、“帝”、“王”等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崇高的地位,因而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自称“秦始皇帝”,简称“始皇帝”。

秦始皇自称“皇帝”,是为了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受命于天”,反映了他并不满足仅仅做一个人间的统治者。秦始皇临终前五年,不惜举国之力大搞土木工程建设,迫不及待地想改变国家现状,希望自己的千秋基业永固,这些宏伟的工程也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建设。秦始皇对于死亡的抗拒心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和自己的政治抱负尚未实现,壮志未酬有关。

战国晚期至秦是阴阳五行宇宙观和魂魄二元生死观产生发展的阶段,原始的“灵魂不灭”的观念和道家学派的真人境界逐渐合流,成为后世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关于灵魂的观念始终作为生死观的背景而存在,而社会大背景又影响了秦始皇本人的生死观,认为死亡是一个过渡,死后魂与魄都能与形体一同进入墓室,继续自己的伟业。

后来秦始皇的生死观随着政治形势、个人心理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规划的政治蓝图还未实现,南北、东西文化圈之间的整合还远未完成,各大工程还在建设当中,面临着帝国之业未就的形势。出于对国家的热爱和牵挂,秦始皇从“不怕死”变成了“不想死”,进而求助于东方蓬莱的仙人,产生了一系列求神问药的行为。

作为时代漩涡的最核心,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从得知秦始皇的心理活动,以上原因都只是猜测。始皇寄希望于“仙人”“仙药”,企图通过与“道”合一的形式来达到“真人”效果,从个体的层面试图对抗死亡,其中的过程耐人寻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关于我们 |  商务洽谈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商务广告
Copyright © 电竞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